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芷与秋兰都是香草、香花,用来比喻品德的高尚,这是褒义。但是后面变了:“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不香了“荃蕙”变坏了。随着环境的变化,世事的变迁,人也变了,这是贬意。曹植《赠徐干》:“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诗人以明月(圆景)比喻志士,以众星比喻小人。“众星”在此是贬意;“众星灿以繁不识阳关路春事已烂漫”,这里的“众星”则是褒义。2、比喻具有多义性比喻不但具有两面性,也具有多义性。所谓多义性是指作为一个喻体,可以有多种内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作比。如以“月”为例:有以圆喻月的,如“圆似三秋皓月轮”王禹《龙凤茶》“特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有以镜喻月的,如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荆门送别》);以盘喻月的,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还有以月喻目:“看书眼如月”苏轼《吊李台卿》;以月喻女性:“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陈子昂《盛遇》,此处的月隐指武则天。另外古人常用“月眼”、“月面”喻人,前者取月之明如“容光照人”;后者取月之圆,如“圆姿替月”等。也有以月喻时光:“明明千秋,如月在水”李白《漂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等,这就是月这个喻体的多义性。任何事物,非止一性一能,所以在事物比喻的运用上,就不限于一功一效,这就是喻体多义性产生的原因。如“柳”,白居易取其柳叶之细长的特征来比喻美人的眉毛:“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歌》;李商隐则取其纤细婉曲来形容女人之眉:“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和人题真娘墓》。庾信则取柳枝的纤细款摆来比喻女人腰肢的纤细柔软:“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韩也是如此:“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频访卢秀才》。刘义庆则取柳逢春而发、朝气蓬勃来形容王恭的精神状态:“濯濯如春月之柳”《世说新语》。顾恺之则以柳先吐芽报春,又先落叶报秋,来喻人之早衰:“蒲柳常质望秋先零”《晋书顾恺之传》等等。3、比喻要求新鲜、贴切
13
f这是比喻能否取得成功的两大要素对于比喻运用的成功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在中国古典诗人中,前面已谈到,苏轼是其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一位。他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贴切合情,新鲜而贴切。例如品茶之类诗作前人述备矣。但苏轼的品茶诗确能独辟蹊径,让人拍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