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这样说,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希望他们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接着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孔子很了解他的学生,摆出了学生中存在的现象。最后根据这种现象,明确地提出了“言其志”的要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真诚的发问、耐心的启迪,让弟子尽情言志的语气,显示了孔子雍容谦恭的气度。孔子是以思想深沉的师长的形象出现的,但他并不是终日板着脸,而是以亲切和蔼的长者风度,解除学生的顾虑,并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自然而然地确定话题,给谈话带来轻松和谐的气氛。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2.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点评: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临风而歌,尽兴而游,欢乐而归,真是美不胜收。形象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态。正是在这平易晓畅的优美画卷之中,展示出曾皙这一批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有志于在无事无为之中,做出有事有为的政绩的意向,因而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f曾皙的志向与前面的三个人有何不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能博得孔子的赞扬?提示:孔子和其他三人对话的时候,曾皙正在弹瑟。当孔子问到他时,他做了一个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站起来。这些动作表现了他的洒脱、知礼、自信和成熟。但他并没有立刻回答孔子的问话,由此陈述自己的志向,而是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明确表示自己和他们不同。在孔子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而这一美景正是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所以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刻画生动形象鲜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既注重说理的形象性,又致力于刻画个性鲜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