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财政供养规模报告
□记者熊剑锋3月17日,李克强作为新一届政府总理第一次与媒体和公众会面,畅谈未来的施政方针。在谈及未来财政收支
时李克强表示,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愿意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财政供养规模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议题,
5400万体制内人员
中国纳税人到底养了多少公职人员?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是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为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网友据此推断出全国共有干部3940万人。但问题在于,这里使用的“干部”的概念和“公务员”“官员”等诸多概念和李克强所提的财政供养人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规模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在此问题往往出现官方和学界各说各话的境地,如官方宣称中国官员只有一千余万人,而学界最多宣城中国有七千多万的吃皇粮者,其原因就在于各自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口径。现在在见于公开媒体讨论上的关于此问题常见的概念包括:官员数量、公务员的数量、干部数量、政府雇员以及财政供养人口等。这些概念按照划分的标注你和口径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最狭窄的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数量,第二种是财政供养人口,第三种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由财政供养的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差别较大。根据记者的搜索和查询,关于公务员数量数据都很多,不过大多是过时的数据。根据财政部2011年出版的内部资料《2007年地方财政统计数据》披露,截止到2007年年底,第一种口径的全国党政群机关的人数为1355万人,其中在职的约为976万人,离退休和其他人员约为379万人。第三种口径是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所提出的的“七类人”,除了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外,党政群机关中的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列入预算自己收费供养的政府机构和执法人员、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大量行政级别的公务员性质的官员、县乡村中大量由罚款和收费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大约两千万)以及由财政供养的行政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这些由财政供养的“官”总数超过了7000万人。而此次李克强约法三章中的财政供养人口的的提法实际上为此争论盖棺定论,采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