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每个孩子能上学、上好学,他千方百计捐助贫困学生,苦口婆心把老师留住。有个叫李少伟男孩,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改嫁,他和70多岁爷爷相依为命,家境贫困,念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崔晓满得知后,替孩子交了260元学费,对李少伟爷爷说:“您别愁,少伟念到哪,我就供到哪。崔河村孩子一个也不能失学。”两年多里,崔晓满已资助3名特困学生,村里再没有一个孩子失学。乡亲们心里有笔账:老政委回乡3年,除建校、修路捐款外,仅平时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维护村公共设施钱就超过2万元。崔河村小学有位学前班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因为是民办老师,工资比别老师少,觉得没奔头,就向校领导提出辞职。崔晓满和这位老师谈心:“孩子是崔河村希望,作为老师应体谅村里和学校困难。如果需要加工资,每月我愿给你加50元。”想到崔晓满对乡亲们无私帮助,这位老师深受感动,当场表示要留下来,并要把课教好。崔晓满用一个老党员真情和行动感动了学校每个老师。老师们钻研教学劲头大了,学校教学质量很快有了显著提高。我什么也不图2003年春节刚过,一个电话从山西打来,崔河村村长告诉崔晓满:由县政府出资补贴“村村通”公路建设就要开工了,想请崔晓满回去主持修路。一到山西,崔晓满就找来专家和乡亲们一起论证商量。他说,修条路不容易,要修就得是省钱、耐用,车跑得畅快。最后,根据山区雨水多实际,把修沥青路规划改为修水泥路,并把路面从3米改为4米。规划一定,他就开始挨家逐户做工作,动员乡亲们有车出车,有力出力。又让弟弟借来了铲车、推土机、压路机。没钱买沙子和碎石,他就和乡亲们运来炼铁厂炉渣替代。邻村人惊叹:“这么多年也没看见这红火阵势了,你们哪来这么心齐劲儿足?”崔河村人说:“老政委60多岁了,放着清福不享,还从城里跑来帮俺们没日没夜地干,俺们还能有啥说道呢。”这年年底,一条乡亲们日思夜梦1400米长出山路、致富路终于修通了。本来最低造价要38万元,他们只用了12.5万元。路刚修好,崔晓满又开始琢磨改善乡亲们住房条件了。他请人用录像机把所有困难户房子都录下来,亲自带到县里给领导看,请求批准宅基地。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一次性批了21户宅基地,还请县设计院设计了一个20年不落后崔河村发展蓝图。开工那天,崔晓满从弟弟那儿借来推土机,第一个开进了施工现场。从此,他顾不得盛夏烈日,戴一顶旧草帽,整天奔忙在工地上。有人不解地问:“您一个师职领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