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第一人
人物档案: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央候补委员。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的通知。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飞翔蓝天的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他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开玩笑说他太积极了。然而,加入航天员这个队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
f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五千米、一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也就是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在“航天员”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是奉献和牺牲。首先面临的是航天员基础理论学习。这是实现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转变的第一道难关。要学的课程非常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等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杨利伟的文化基础在这批航天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肯于吃苦,善于钻研,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太空没有重力,没有氧气,没有水,而为了进入太空,
f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飞船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要克服这些障碍,除飞船必须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条件外,航天员必须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