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信用环境的建设是关键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高低。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阐释及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相互关系金融生态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社会信用体系与政策法律等内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金融生态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等。可见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各成分、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金融生态链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在内的各成分平衡的共生。而社会信用体系无疑是金融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社会信用体系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信用调查活动和信用评级活动。广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了与信用交易有关的四个主要环节的制度安排一是信用的投放二是信用风险的管理和分散三是信用信息服务四是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广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几乎涵盖了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重要方面既涉及对交易过程的规范也涉及到对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的规范可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甚至可以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都强调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安全事关大局维护金融安全必须健全金融法制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建设规范社会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2006年1月中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联网正式运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于2006年8月在全国联网正式运行。截至2006年末央行的征信系统数据库已经覆盖全国并为533亿自然人和1116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这些对金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