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
风格。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
观。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
f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课前准备
1.培根的画像。
2.《燕山夜话》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书是什么?自从有了书,人们给了它各种名称和赞誉。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书是打开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储藏无数珍宝的宝库,书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前程的方向标之一,正因为有了书,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采摘硕果。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读书,应怎样读书吗?下面让我们看看培根和马南是怎么说的。
二、作者简介
f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于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会弹劾去职,之后家居着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受寒致死。
三、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四、课文精读
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如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f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