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浅析艺术管理学科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凸显了“非遗”保护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等相关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艺术管理学科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已相当迅速,也越来越显现其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艺术管理“非遗”保护意义一、中国“非遗”保护发展概况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急剧发展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如何保护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举行的第32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我国政府正式加入该公约,并立即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大幕。从此,在政府行为的推动下,我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
f近年来,我国政府、学术团体及社会各方面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突出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国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建设;2“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取得巨大成就;3实施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4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5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①我国“非遗”保护在取得上述诸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当下我国地方各级的“非遗”保护工作大多与当地经济发展挂钩。经济开发必然因为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得工作中相对容易出现诸多的有违“非遗”保护初衷的行为。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②(一)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2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会消失是一个客观现实;3认识的局限性,即重于其他价值的挖掘,而忽视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二)参与不足在开发中,往往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热的一头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政府为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济价值,。
f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不断地鼓与呼,而作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主力军的民众却表现得相当冷漠,其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导致开发效果不佳的状态。(三)缺少规划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