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硅中的碳含量一般为2×10164×1017cm3,自607cm1红外吸收峰就能测量浓度。在硅中,碳的固溶浓度相对较小,并且分凝系数较低,通常为007,因此室温条件下的碳属于饱和状态,硅中有一定的沉淀碳。碳沉淀速度很慢,速率会随着碳温度与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利用高压电镜就能观察硅中所含的αSiC和βSiC沉淀。对于直拉硅单晶体,硅中的宏观轴向是籽晶端浓度偏低,而尾部浓度较大,在径向分布上,中心浓度偏低边缘浓度高,故杂质碳始终是旋涡缺陷的重心。之所以出现碳条纹,和生长速率有很大关系,只有将碳含量控制在2氧碳杂质量的控制因为熔体中的氧扩散能力较小,所以氧更多的是通过对流传输,直拉单晶硅之中的熔体流更多的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自冷晶体周边一直蔓延到热坩埚壁,在表面张力不断减小的情况下,沿着自由表层开始张力对流;②熔体底部与表层存在温度差,由熔体密度差引发的浮力会随着垂直方向进行对流;③埚转与有晶体之间的强迫对流,也就是离心抽运流。基于熔体液流与氧的传输方式,为了控制原生直拉硅中的氧含量与均匀性,就必须控制好晶体生长,氧自石英坩埚向熔体溶解速率转移,要求注重熔体流动的调节,以达到控制熔体流动氧量传输的目的。控制氧的方法有两种情况:①在做好拉晶条件控制的同时,得到最好的氧分布与含量;②设计新型晶体制造与生产方式,借助外界条件与相关因素,对液流方式进行改变,最终达到控制氧的要求。为了达到控制碳含量的要求,必须从源头进行。首先在多晶硅生产方式与工艺上进行,不断减小碳含量、改善纯度,同时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案。在单晶控制中,确保单晶炉气密性,将超纯氩气视为保护性气体,装料结束后,实施有效的开炉程序,以达到排除水分与氧的目的,因为它们会与石墨形成CO并且融合在硅熔体中,让碳含量逐渐增多。常压下工作的单晶炉,其中氩气含量一般在60Lmi
左右,最初的晶体碳含量在2×1016atomscm3左右。如果此时有意进行拉晶后延,因为有碳逐步融入,碳含量会开始上升。在现实操作中,单晶炉通常在减压环境下进行,压力大约在2600Pa左右。在正常的压力与温度下,对氩气条件与流量进行调节,可以拉出大多数晶体碳含量,满足预定标准与要求。结合倒流系统的相关设计要求,引入碳在熔融期间就能得到控制4。3结束语受原材料与施工工艺影响,在生产时,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中的氧碳杂质逐渐增多,甚至影响到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质量。对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品质管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