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B)
A《学记》B唐朝
C宋朝
D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D)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
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C)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B)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D)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B)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A)
f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A)
A教育自身地需求
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
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A)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B)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D)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C)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