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藏于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微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共识。评论家Z指出,当前“微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对此太过恐慌,但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阅读。“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微’时代,但我想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之下,世界是永远存在的,它并没有变成一个微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可能并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微’的思想方法,‘微’的理解方式,就能够掌握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如果我们要对世界形成一个比较深入的、尽可能可靠的认知,我们可能都需要付出比‘微’多一点点的努力。就阅读来讲,我们也可能需要比‘微阅读’更长一些的阅读,这是我们阅读的一个理由。”Z说。如果将“微阅读”视作洪水猛兽,那也确实为过了。事实上,“微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针锋相对的关系,相反,在信息化时代,“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比2011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577本上升了097本。此外,744的18~70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这意味着,传统阅读仍是主流。“浅阅读和深阅读,‘微阅读’和长阅读都在上升,说明全民阅读总体的趋势是好的。”L说。事实证明,面对来势汹汹的“微时代”,当下最紧要的并不是谈论对它的畏惧和恐慌,而是在被它控制和驾驭之前,通过对它的合理应用,实现对它的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驾驭。
保定站httpbaodi
goffc
comwtmc_idbk10887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