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2013年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岁的国民对数字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17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增加,昭示的不仅只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在这种载体变革中潜藏的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改变。这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早晨看手机报,上厕所浏览网站论坛,闲暇时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的阅读模式。在房产公司担任销售工作的小刘就表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网络阅读成为她阅读的主要方式。有时除了偶尔浏览杂志、报纸,她还会在手机里下载小说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微阅读”日趋主流化的现象,不少专家表示了担忧。普遍的观点认为,“微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可快速获得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但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会让人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逐渐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某些碎片化信息无疑会影响其知识结构,甚至是他们的人格完善。“即使我们不为‘微阅读’唱赞歌,它也一样会来临。‘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新京报》文化副刊主编L说,“阅读的碎片化,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读世界经典名著,或者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著作了,因为现在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时间少,于是青睐“微阅读”。迷恋“微阅读”,于是更没时间进行长阅读。这是当下不少人在进行阅读选择时面临的最大悖论。3“读书是一件寂寞孤独的事,但也是乐事。今天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让静静地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自己读书和写作的阵地,但写出的作品后真正读的人甚为有限,使我们写作这一行变得非常的悲壮。”作家Y的言语中,流露出难掩的悲凉。
fY说,在“微时代”,我们应当细细思考的是,在各种便捷与简单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是否遗失了什么“沉静的心态、人格的韵味、德行的操守,被淡化了。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将诸多的书籍装入电脑。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