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效发展。即使是公开课也应该是常态课中的经典,经典不回避曲折,曲折才显美丽。在教学中,我们不该放过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而应发挥教学机智,将这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转换成教学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转化成美丽,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超越自我。例如:学生在口算20×3?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1)、因为3个10的和是30,再加上3个10就是60,所以20×360;、因为3个20相加是60,所以20×(2)360;、也可以把20×看成是3个20,因(3)3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这些动态生成的多种想法,虽然没有突出本节课的口算重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思考,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些动态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前两种方法都是从加法意义的层次思考,是低层次的思考方法,但是对的,应给予肯定;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思考,思考层次较高,但怎样口算简便?需要教师引导、提升。特别是学生口算2×20×200×200×这几道题后,4444让学生归纳概括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方法时,有的学生说,先乘一位数;有的学生说,把乘的结果加上几个0;有的学生说,我根据2×48后补0等等,多好的动态资源呀,学生的思考过程已在提升,教师可抓住这有利时机正面引导,激励评价,提升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实现和颇具创意的新知形成,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有意暴露学生的错误,使之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诱发了学生针对错误展开争辩、探究、交流,于精彩之处挑起矛盾.困惑之时给学生留足探究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了规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断张扬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f3、课例研究要善于激活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效课堂的“兴奋剂”。“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而学习最好的动力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深讲生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是人们进行积极探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