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属于这样的情况。(3)重视程度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学生重视程度显现两极分化:部分家长相当重视,自己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想要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而另一部分家长则恰恰相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班内的“外来务工子女后进生”家长多数属于后者,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都觉得相当无奈,家长这方面的工作很难开展。(4)教育方法外来务工子女往往家中兄弟姐妹多,文化水平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往往显得不科学,有不少的家长甚至采用粗暴的方法管教孩子。我班有一位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对其粗暴,隔三差五就要给他来一顿,时间久了,学生也疲了,甚至
3
f有时不被“收拾”都不舒服,故意找家长的茬。2、学生自身原因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以上的种种因素只是引起外来务工子女成绩不理想的外因,真正的内因还是学生自己。(1)学习基础薄弱外来务工子女转来就读的,由于地区性教材差异及地区教学的不平衡,基础相对薄弱,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有些基础相对还可以的学生也会因知识上的断层从而与大家拉开差距,一旦没有及时补上这段差距,只会造成差距越来越大,差距越大想补回来就越困难,最后就沦为了班级的“后进生”。(2)上课不专心听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知识上的差距,听课比较吃力,容易上课听讲不专心,课中所提到的内容与解题方法都无法正确及时地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我班内好几位外来务工子女都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搞自己的东西玩,最厉害的一位上课手上不拿东西都会觉得不舒服,一支笔都可以拆开当玩具。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没遇到过的。(3)作业拖拉随意他们在校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还算不错,可回家作业这一块就比较差了,外来务工子女家中父母无暇照看孩子,更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多外来务工子女作业习惯不好,放学到家就与老乡玩在一起,或者独自蜗在家玩、看电视,作业忘记拖拉比较常见。(4)形成自卑心理不少的外来务工子女插入到新的班级中学习,学习环境陌生,成绩不理想,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和同学求教,很容易把自己当作是这个群体外的人员,形成自卑心理,影响自己的学习。三、“外来务工子女后进生”的转化策略面对这么多“外来务工子女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我在翻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采取了以下的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