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1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即发挥各级教学组织的作用,掌握全局,抓住重点。学校应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和学生学习信息员来动态监控教学质量。建立校长、专家听课制度,督促检查教研室工作,了解各位教师的r
教学动态。重视教师课前教案的编写,检查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是否有针对性,内容是否有新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r
2完善教师考评制度,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时,注重授课数量和质量的结合、专业科研和教学科研的结合。r
3增强教师教学艺术意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选送年轻教师到具有更高科研水平的学校进修,扩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一批老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巧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增强课堂感染力。在教师之间通过教学比武等方式进行授课技巧的经验交流。r
4严格执行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的规定,发挥名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我们强调优秀老师讲授基础课,其目的就是用名师的魅力和教导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听课,而且将其作为榜样仿效,并产生对该专业的兴趣。而且,教育部也明确规定,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基础课;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上基础课的,可以不再聘任。因此,我们应严格执行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的规定,发挥名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r
r
五更新教育观念r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主体教育。面对当前教育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起辅导和引导的作用。这样,既可充分词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其出现逃课现象;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人才。r
2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扭转学生非要在课堂听课的固有观念,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以满足大学生的多种需要,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在教学内容上,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启发式、学导式、讨论式等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智能发展;在教学环境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特长的机会。r
r
六加强大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