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家庭观念很淡薄的美国家庭,各人的卧室是各自的castle,其他人不得擅入;连父母想进入子女的房间,都得敲门获准。作为对个人“利己”观的认同,西方国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造访他人必须预约,否则就侵犯了别人享受独处的自由;作客时不可在主人房内擅自走动,四处
f张望;未经允许连桌上的书籍、报纸都不能动,否则便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也就是说,每个人自我“利己”的权利在这些规范中得到了确认。美国的家庭行为在中国人看来,大多是难以理解的。中国人特别珍视家庭的亲情,“家”是避风港。和爱国一样,爱家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夫妻之间互敬互爱,“没有隔夜的仇”;兄弟之间情同手足,有矛盾也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长幼之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家人“尊长爱幼”便“家和万事兴”,就受到公众舆论的尊敬和羡慕。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中,“家”的神圣性很淡薄,而“亲情”氛围尤为浓郁:既相互“利他”和睦相处,“远亲不如近邻”,又乐于以“自家”的优势帮助他人。法律也有保障发扬“利他”精神,“见义勇为”者的利益的专门条文。稳定与变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生活是“万物不变”,或“万变不离其宗”的。稳定是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人们希望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希望家庭稳定,生活平静,实现“安居乐业”。中国社会就是在稳定中求发展,使得几千年的文化得以延续和保存完整。这种价值观与儒家、道家及佛教思想有关。儒家提出“内求”,主张“明心见性”,求内省及人格完善;道家倡导“无为”;佛教主张通过冥想和反省来获得自我认识、拯救和内心的平静。因此中国提倡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的内心平静,生活恬淡。美国文化的真谛是“变化”,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而且变化永无停顿。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并且不断创新,小到个人服装各异、家居和建筑各具风格,大到科技创新,无不体现变化的真谛。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如地域、职业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流动,这种变化过程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财富,更多的闲暇。变化这种价值观与海洋文化和基督教有直接的关系。海洋文化就是征服自然,从而获得个性解放,这个过程本身是运动变化的过程。从时间观看中西方价值观念在时间观念上,中华文化是环式的、向后的,而西方文化是线式的、向前的。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强调向前看,认为时间去而不返。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取向是他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