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畜实用技术,在推广工作中始终坚持政策、技术、资金、物资“四落实”,试验、示范、推广和农、科、教两个“三结合”。秸秆养畜对节约粮食和解决我国人畜争粮矛盾、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改善人们食物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发展秸秆养畜的关键问题是微生物制剂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不能适应我国秸秆养畜业快速增长的需要。据统计2010年,
5
f我国秸秆总产量达到687亿吨,但目前饲料用不足2亿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的利用。如通过秸秆青贮、氨化、机械加工和发展全混合日粮等技术,将这2亿吨秸秆充分利用,可节约饲料用粮6000万吨。秸秆养畜不仅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减轻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加工6吨秸秆物就节约1吨粮食。秸秆加工调制综合利用进程实现了农牧结合,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养羊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在保障人民生活和轻工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养羊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的羊肉在人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消费羊肉已成为城乡居民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近年来,陕西省立足省情,把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作为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了政策、资金、技术投入,加快了肉羊产业开发,全省养羊业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全省羊存栏1500万只(其中肉羊1200万只),以羊为龙头的畜牧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项主导骈业和新兴产业。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陕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同时,陕西省积极推动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畜等方式,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和草业开发,夯实了
6
f畜牧业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了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尽快形成和畜牧业养殖基地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2010年末,全省存栏奶牛80万头、黄牛350万头、羊1500万只、生猪2000万头、家禽1亿只,肉类、蛋禽、奶类产量分别达到230万吨、60万吨、26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30以上。畜牧业已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