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但是,在本单元以“力”为探究主题的构建模式指导下,玩跷跷板、保持杠杆平衡也用到重力、压力等。另外,本单元各课例均有“游戏”的成份,跷跷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发现,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很高,爱观察,爱实验,爱游戏,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对身边的事物、游戏等产生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引导,引领他们去发现游戏中的科学,进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教学难点: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f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2、教师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实验记录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过程:(一)回忆游戏提出问题1、师生谈话: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师板书:跷跷板)2、学生充分汇报交流发现,提出问题。(发现:跷跷板一边高,一边低;重的一边把轻的一边压起来了;有时轻的也能把重的翘起来;有时两边一样高,是平的问题: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1、谈话: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2、生猜测:可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重的一边往下落,轻的一边会往上升。还可能与位置有关(三)合作探究表达交流,1、师介绍杠杆尺,请大家用杠杆尺证明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使杠
f杆尺保持平衡?怎样才能用轻的东西把重的东西翘起来?等等2、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3.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关于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发现当杠杆尺两端所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