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51个,查获了17条假农资生产线,抓获以崔立斌为首的造假分子137人,查获各种假冒农资农药品牌146个,涉案金额高达4亿元。r
r
在查获的假农资中,有号称用于杀虫的,有号称用于除草的,有给玉米用的,有给水稻用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化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农药是杀菌杀虫的,两种农资是截然不同类型的产品,但在这个窝点,化肥和农药居然是用同一种原料做成的。r
r
这些造假窝点不但生产假冒国内品牌的农资,还有不少假冒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有的生产日期竟然是2013年1月。r
r
执法人员还发现,一些造假者因为不懂得农药配比的核心技术,又想达到一个好的杀虫效果,居然把限制使用的剧毒农药当做一般农药来卖。比如像3911,主要用于杀地下害虫,用在蔬菜上,极易造成农药残留,人吃了以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r
r
据犯罪嫌疑人崔立斌交代,他生产的假农资所用的原料都是从广东、江苏等地的化工厂购买来的,再通过大量稀释过后,包装一下就投入到市场了。虽然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但利润可不小。一小袋假农药通常成本只有几毛钱,但要卖好几元、甚至十几元钱,利润非常大,通常一个生产窝点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上千万元。r
r
为了牟取暴利,犯罪分子选择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等待他们的也注定是法律的严惩。r
r
这些生产假农资的窝点虽然规模都不太大,但点多面广,带来的社会危害极大,它坑的不仅是农民,还有人们的身体健康。假农资屡打不绝,一是造假利润巨大,二是取证难,查处难,农民维权难,让造假者有可乘之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着不断翻新的造假手段,拿出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法,是当务之急。r
r
r
r
r
二、假鸡精傍名牌r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调味品家家户户都要用到。可如果碰到了假货,消费者很难识别。前不久,江苏常州打掉了一个专门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调味品的犯罪团伙。一个存在三年之久,辐射全国多个省市的制售链条,也暴露在公众面前。那么这些假冒知名品牌的鸡精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又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r
r
几千吨假鸡精流入市场r
r
2012年5月23号,警方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几个有疑点的库房进行了突击搜查。警方发现,这些散落在民居、私人车库当中的11个库房里,存放的全部是散装的鸡精粉,数量有30多吨。与此同时,警方在一个废弃的煤厂,当场截获了两车货物,仅从外包装上看,这些正准备运出去的货物都是太太乐牌鸡精。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估计有六七百箱,凭它的外包装袋子基本上很难区别这个到底是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