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坑农的假农资r
r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农民种地怕什么?怕旱、怕涝,怕天灾,还怕什么?怕买到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怕人祸。如果买到假农资,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农民就会白忙活一季。今年上半年,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警方同时行动,一举打掉了30多个假农资生产销售窝点。这起案件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假农资的生产过程,人们还从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假农资销售渠道和方法。r
r
  当地生产外地销售r
r
  2012年上半年,郑州市公安局针对假农资生产窝点进行查处,200多名公安民警同时进入七个造假窝点,当场查获各种品牌的假农资近200万袋。据专家介绍,如果这些假农资全部使用到农作物上,将会造成至少一百万亩农作物减产或土地污染。如此大量的假农资在郑州被发现还是第一次,案件侦破的最初线索是一个举报电话。r
r
  尽管举报线索很模糊,还是引起了郑州警方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警方在郑州当地并没有发现大批的假农资受害者。原来,造假团伙造假手法上虽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销售理念却有了很大不同。他们选择在当地生产假农资,却只针对外地市场销售。r
r
  郑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李立告诉记者:他们不在本地干,是因为怕熟人,当地人如果发现他在制做假农药,可能要报警。r
r
  警方发现,这些犯罪团伙经常会打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农资公司的名义,去参加全国各地召开的农业植保大会,印刷传单、散发名片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时还会建设网站通过互联网销售。从网站看上去,这些公司都是有名有姓,有地址有联系方式的正规大厂家,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骗人的幌子,所有对外公布的信息都是假的。r
r
  网站信息是假的,电话号码是外地的。不仅如此,造假团伙即便与下游的销售商进行交易时,也尽量不透露自己的信息,选择通过物流代收货款。r
r
  造假品种多范围大金额高r
r
  尽管犯罪分子费尽心机,但公安机关经过艰苦侦查,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警方在他们收款的账户上锁定了一个叫崔立斌的嫌疑人,继而又发现了几个和他一样制造、贩售假农药的人。r
r
  这些生产假农资的窝点在郑州都有一两年以上的时间,而且销售网络已经通过物流遍布全国10个省市20多个地区。案件上报后,涉案地公安机关联合展开缜密侦查,迅速确定了江苏、安徽等地30多个假农资下线销售点。2012年4月22日,在公安部组织指挥下,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警方同时对制造销售假农资的窝点进行清剿。r
r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联合打击行动,一举捣毁了制造贩售假农药的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