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17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土。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
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B.“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2、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
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
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A王权和神权结合,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按照宗族血缘关系实现对地方的控制
C.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D.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记载:“前汉最初大约70年的特点是帝国力量的巩固、行政的试验和制度
的修改……这些年巩固的主要成果可以从诸王国面积和力量的缩减以及同时期帝国沿黄淮流域的直
接控制的扩大中看出。”下列与“主要成果”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推恩令”的实施
D“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
4、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道:“在隋唐之际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
f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
所加强。”这一看法
A肯定了科举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
B是对三省制下相权制约君权本质的评价
C.否定三省制下中央运行机制的设置D忽略三省制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实质
5、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
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