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庭设备
691
634
6466E03
医疗保健
256
909
219
交通通讯
879
289
283
教育文娱
586
767
2321E02
居住
706
591
7765E02
杂项
849
289
384
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F1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食品、家庭设备、交通
通讯、居住、杂项五方面的消费情况;第二个主因子F2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
健、教育文娱等方面的消费情况;第三个主因子F3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衣着方面的
消费情况。其中,第一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结构的71170,第二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的13863,第三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的7303。
下面采用回归法得出三个因子的得分,为了计算综合得分来衡量全国城镇居民的综合消费
水平,需要以一定的权重对三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以F1、F2、F3对累计贡献率的贡献
为依据,从而计算出三者的权重分别为0770772,0150136,0079092,从而得到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总得分:F0771F10150F200790F3如表10所示:
表8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排序表
地区
因子得分
地区
因子得分
地区
因子得分
上海
211
云南
004
黑龙江
046
广东
208
湖北
010
山西
047
北京
137
河南
025
宁夏
048
浙江
133
四川
025
广西
056
福建
081
河北
029
内蒙古
060
海南
059
贵州
036
青海
064
天津
032
安徽
037
西藏
073
重庆
017
陕西
039
甘肃
074
江苏
017
江西
039
新疆
078
山东
012
辽宁
040
湖南
003
吉林
045
从排序可以看出,排序结果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经济越发
8
f达的地区,它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非物质消费在总的消费中占的比重也越大;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的消费水平比较低,物质性消费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可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因子得分大于1的,包括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四个地区,这些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较高,它们的可支配收入也都名列前茅,这四个地区在前两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比较高,说明它们在非物质消费方面,特别是交通通讯、居住方面发展得很快,而衣着类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低,这正是消费结构合理化的趋势,因此,它们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化,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第二类是因子得分在01之间的,包括福建、海南、天津、重庆、江苏、山东六个地区,因子得分大于0,说明他们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六个地区它们在第一主因子的得分要比第一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