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董仲舒就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来发展儒家成为后来的容纳百家汉儒。使儒学从先秦孔孟的一元性的“纯儒”向多元性的“汉儒”发展莫定了的儒学“独尊”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举任贤才、广纳儒生。在汉朝初立时陆贾就经常提出治天下还需读书人其中就包含了儒生。但是刘邦并没有采纳。发展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改革任选吏制的措施。其一用贤能、量才授官。其二考绩黜徙。是用“考绩”、“汁事”来对百官实行进退或升降。对于考试办法上至高官下至士人都得合其爵椽并其奉秩。由此看出董仲舒提出的措施一方面克服“侄子制”以及“累日以取贵”的弊端一方面纠正了单纯的军阀政府任用贤者有着重大的意义。董仲舒为后世之儒开辟了仕途而封建统治者也用此授予官禄收罗人才以巩固其业。第二实行教化、兴太学。董仲舒不仅重视全国的教育而且还重视封建官吏的教育并用德育教化全民时王道思想在教育领域得到实现这相对于秦朝用法术刑法治理社会无意识教育上的改革。改革后博士所授课程是五经或六艺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论语》。这也是在汉武帝时设的“五经”博士独尊儒术的表现。这样一来儒学经典就作为最高的准则在全国盛行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通过好好读书来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同时这样的教育改革使中国传统儒学得到了继承、发扬和传播儒学思想也弥漫着整个社会。董仲舒这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就开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正统”的先河。二、
f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包括君权神授这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来的。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天地之间除了正常的现象之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小的异常称之为“灾”大的异常称之为“异”。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董仲舒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推而广之天不仅会降下灾异现象来遣告人间统治的过失同样会降下祥瑞之兆来预示有德者的兴起。所谓“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天对人间统治的干预是全方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