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3通过实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即可。三、重点、难点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公式FμFN的应用。难点:
(1)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五、教学仪器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弹簧秤、砝码若干、毛巾、铁架台六、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弹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挤压,发生形变,恢复形变时产生了弹力。
活动1新课导入小游戏:伸出手掌下压桌面,下压,保持压力不变,前推手掌,会明显感觉到很困难,为什么?思考原因,从而引出摩擦力概念。
活动2新课教学: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同学们列举身边哪些现象跟摩擦力有关。(走路、写字、骑自行车、擦黑板、传送带、刹车,推门等等)回顾初中学过的摩擦力定义。
初中对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思考:
f摩擦力只发生在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吗?提问:在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是否也有摩擦力的存在?图片:一毛向右推箱子,在推力的作用下,没有推动,箱子与地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这一过程有摩擦力产生吗?我们就把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把发生在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提问:初中学习的摩擦力阻碍的是相对运动,静摩擦力还阻碍相对运动吗?阻碍什么?让学生思考、总结一下静摩擦力的定义?静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