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数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手段,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做法。(1)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创设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使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导入教学生动,手法多样,材料的选择注重趣味性,结课注意艺术性。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局限于教材,信息是有限的,手段也是有限的,必然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当我们一旦突破教材的框框,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信息、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都有有限变为无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f(2)活动的设置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创设若干相互联系的活动模块,利用问题的的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满足学生想动的要求和想说的愿望,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进行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抽象,门槛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应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适得其反。(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活动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