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
作者:王永辉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08期
元氏一中始建于1952年,六十年薪火相传,几代一中人孜孜不倦地探索教书育人的真理。正如很多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一中的发展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在历经高低反复的颠簸之中,学校的育人事业有了令人欣慰的突破和进展。
学校德育的困惑
2009年,一中的发展在跨越到一个平台后,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当时感觉学校发展遇到了很多困惑:
一、抓反复、反复抓的怪圈。总体感觉德育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而实际上总是在几个问题点上摇摆,有些问题看似已经有效解决,但稍有松懈,就马上出现滑坡。
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惑。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的教育却没有被当做系统工程来抓,经验主义的随意性、盲目性、滞后性,使德育更像灭火队员,被动地等待应付,要么无所作为,坐等问题;要么搞运动,走形式。
三、班主任独木难支的困境。任课教师德育职责的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不堪重负。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学校,一到节假日放学、学生返校就要求全体班主任跟班,严防死守,打疲劳战术。身心俱疲是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无从谈起,教书育人的乐趣找不到,职业倦怠现象凸显。
四、德育热情的持久性不强。我们不断尝试改变原有德育方法教育学生,比如开展班级活动激励学生、给师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以促进沟通、开展竞赛评比活动激发学生斗志等等。起初,学生和老师都会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也会逐渐冷却下来,这些活动逐渐流于形式,成为没有任何实质作用的鸡肋。德育效果的三分钟热情,成为阻碍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
唤醒学生内心平静的力量
为什么教育显得那么无奈呢?一个学生的日记让我陷入了思索。
“今天一直提醒自己要全力以赴地学习,可是每节课下来,都感觉很悠闲,全身有很大的余力一般,没有感到一丝由全力以赴带来的疲惫感,但是上课时又明明十分专心,十分努力啊。对于这种情况,我感到有些迷茫,难道我不重视即将到来的月考?这是不可能的,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怎样才算是全力以赴呢?”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这段日记让我发现,我们已将德育工作推进了一个误区:很多老师认为励志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慷慨激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才算是励志。其实,这种状态,只是激发了一种高涨的情绪,如果仅仅是进行一次冲锋,参加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