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6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
f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号12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内容
讲课实验
绪论、供求的基本原理3课时
消费者行为
3课时
3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3课时
4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3课时
5
生产论
3课时
6
成本论
3课时
7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3课时
8
竞争性市场分析
3课时
9
垄断和买方垄断
3课时
10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3课时
其他合计
f111213141516合计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