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作为继工业时代、电气时代的第三次具有变革意义的时代,同样也是主要在技术上对社会生产进行迭代更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将世界带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效率时空,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同样也沐浴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在农资准备、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每一个节点都有互联网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跨步前行。
f在技术对农业积极渗透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升级与改造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尤其在整个农业B2B电商的产业链条中,往往会遇见一些因为技术的问题而对产品所造成的巨大的浪费,在《报告》后面会着重分析到,农业B2B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七大核心问题,其中有物流问题、标准化问题、仓储问题等这一切大多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造成了产业链交易低下与浪费。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技术、大数据的信息聚合等都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电商化与生态化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这些技术在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落后的农业现状亟需拥抱互联网
农业现代化这一概念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但不可否认,历经几十载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其中还残存着许多落后的元素。生态环境在每况愈下,水土流失也不断严重,耕地面积的红线已经达到预警状态;并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日本的190,法国的111,美国的15,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国家难以比拟,而且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艺和物流仓储条件落后,粮食、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711、1520、1520和2025,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民以食为天,而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屡屡受到挑战,其中包括仓储物流污染、添加剂乱加等因素造成的,这都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转变予以解决。
面对时代的互联网风潮,中国农业带着这种千年缠疾的问题急需拥抱互联网以期做出改变。比如说,在土地的合理处置利用上,土流网的出现为中国闲散的土地耕种提供了有效的利用,比如说互联网、物联网的开发、利用和普及使得农业在生产的环节中更加智能化,减少了因落后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农资的浪费,更加显著的变化就是农业电商进入农业产业
f链的环节之后减少了农产品交易的环节增加了交易者的利润等。关于互联网农业市场价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约有1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B2B农资环节约有2万亿,B2B农产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