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预报预审理论素养考试
学习资料
一、教育理论(一)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具体包括教师教学所需要的情意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善、整合、表达三个方面的不断提高。
2.教师专业知识传递和专业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显性显性、显性隐性、隐性隐性、隐性显性(二)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1.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二)学生(幼儿)为本(三)能力为重(四)终身学习2.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见附1,附2,附3。熟悉本学段内容,了解其它学段内容)三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需要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教育家”的成长,彰显当代理想教师反思性实践家的专业属性。具体含意是:1.从“定型化教学”转向“情境化教学”。传统的“定型化教学”强调教师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将预设的知识、技能教给学生。现在教师的职责更多地是为学生创设相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提供恰当的帮助。这就是“情境化教学”。在这种场合,教学计划只是一种预设的行动纲要,教师必须倾听学
1
f生的声音,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这样,教师才可能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2.从“技术性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我国教师往往被视为“教书匠”,意味着教师只是用某些技巧加工别人提供的教材,并将这些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反思性实践”中,主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不是既定的教育理论或技术,而恰恰是教师在每日每时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自身实践的反思而形成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不仅来源于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的反思,而且也基于实践情境重新解读理论概念,发展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3.从“理论的实践化”转向“实践的理论化”。实践不是单纯的理论应用领域,它也是实践性理论形成的领域。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情境性的。这种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会从自身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