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
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近年来校园集约化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具体表现
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
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
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
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
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因此,教育建
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中学建筑发展的趋势。
目的:
通过本设计使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能综合运用
已学过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设计技巧,熟悉有关
设计规程、手册和工具书,提高自己毕业后到第一线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将培养设计工
作中实事、严格、准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意义:
1)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在科学实践中丰富
和完善所学理论知识。
2)获得从事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
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工作实践能力。
4)树立外国先进理论和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思想和观点
f5)培养实事、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
剧增加,
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临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型学校的兴建和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的管理者
和设计师对我国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我国
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
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
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
利于现代大学强调人际交往、学科交流的发展模式。而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里,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显其珍贵。
集约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