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让学生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阅读的重要性也让我感悟很深,我教中低段语文教学已有几年了,我的思想里一直认为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我还是开展,却忽略了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这样教下去,有些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靠着死记硬背还考得好,一到高一点的年级学习就有困难。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培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教会所有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使他们会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的能力应当达到自动化程度,使通过视觉和意识领会含义比发出声音早得多。前者提早得越多,阅读时思索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是顺利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我坚信,中、高年级的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自觉阅读的能力,即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这种迅速阅读的能力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会边读边想的人的脑力劳动中,没有死读书习气。他阅读教科书或其他书籍,和不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他读过书以后,能想象出完整的事物及其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建议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所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环节也很清晰,但在课堂上往往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是不同的。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