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堂中的尝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首先需要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不断更新师生理念。关键词: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导作用新课标向现代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也要求与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地理课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很多综合、对比的知识系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从而能发挥各自的知识结构优势、智力潜能的长处以及兴趣爱好的特点。那么,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开展合作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一、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成员间的积极互动,取得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小组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要适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不断地相互倾听、相互学习。人数太多,学生的发言纷繁复杂,难于统一,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展示;人数太少又常讨论不起来,
f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我结合我校每班学生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一般将小组人数定在6人,共7组。2分组应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合作学习需要多样化,而小组成员的多样化,可以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在我对班中多数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首先将有绘画、读图、发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统计出来平均分到每个组,保证每个组内都有这些能力的学生;所有分组时考虑的因素,都必须保证最后每个小组的水平、能力相差不多,为今后的公平竞争、小组竞赛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如在学习了地图的“地球和地地球仪”一课后,我布置了做地球经纬线分布图并向全班讲解(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图)。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要有绘图、知识梳理,要有发言、展示作品等。为了避免某些同学可能会插不上手,而显得无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