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介绍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根据有关大地构造文献和资料编写而成。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科普文章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大地构造科学研究事业的学子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简介
据任纪舜等在《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8月第16卷第3期发表的文章《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报道,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划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50余条其它重要断裂带。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现将该文阐述的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范围
为了从全球构造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大地构造,这次编图跨出了国界。北部包括西北利亚地台南部;南部跨印度地盾;东部把库页岛、日本列岛、琉球岛弧包括在内;西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帕米尔弧束。从而,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主要构造带的关系。
2、内容
在图上,首先,划分出不同造山旋回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标出大陆壳的时代,以建立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时间序列。第二,划分出各时代的板块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标出主要构造要素、重要岩石类型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以便从时空的结合上分析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的动力过程。第三,标出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沉积层,即华力西造山(后)以来的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因此,在图上标出的大陆上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地台(和准地台)、造山带(或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中,一些学者把着力点放
1
f在古板块的划分上。但是,实际上古板块只是一个历史单元。古板块边缘在板块消减、碰撞、叠复过程中已经转变为各时代的造山带(或褶皱带);而古板块中心稳定部分则是大陆的克拉通(地台或准地台)。例如,著名的秦岭造山带(或秦岭-大别造山带)就是由中朝板块南缘造山带和扬子板块北缘造山带组合而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