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消费主义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作者:吉志鹏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源于西方消费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具有强烈意识形态性,伴随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分析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对中国的渗透:消费主义文化对中国的渗透是通过“文化主导权”的形式来实现的,全球化的浪潮和开放的政策是消费主义文化对中国渗透的渠道,中国进入“耐用消费品的时代”的配套政策为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提供了经济背景。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中国渗透
作者简介:吉志鹏(1974),男,山西人,广东茂名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现为中山大学博士生。
一、消费主义文化渗透的方式“文化主导权”的形式
(一)文化主导权的理论基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根据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文化主导权是指一个阶级或群体对其他阶级或群体以得到他们‘积极同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所取得的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主宰地位”。1葛兰西认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他们在社会和文化上的领导地位,是利用文化霸权作为手段,劝诱被统治阶级接收它的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倘使统治阶级在这方面做得成功,就无须使用强制和武力手段。文化霸权观念的关键不在于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屈从统治阶级的权力压迫,而是让个人“心甘情愿”,积极参与,被同化到统治集团的世界观或者说霸权中来。有利于保证对抗阶级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同与服从,从而资产阶级能够通过对社会思想文化的主宰来行使他们的阶级统治。
(二)消费主义文化在其本土取得了文化主导权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根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以消费为动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大众传媒成为优势话语系统已经建立起了文化主导权。按照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消费主义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构建社会意义系统,并且以话语权力的形式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使得对符号象征意义的消费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认同的主要形式。每个社会都需要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义系统,诚如贝尔所言“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些意义规定了一套目的,他们或像神话和意识那样,解释了共同经验的特点,或通过人的魔法或技术力量来改造自然。”“在这些领域里丧失意义就造成一种茫然困惑的局面。这种局面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