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消费主义及其在高校渗透的文化心理机制分析
作者:林于良曾晨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5期
内容摘要:消费主义是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形式,但它打着几乎对所有人充满诱惑的“以消费实现幸福”的旗号,形成一套成熟的文化心理机制,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独特消费心理是其渗透的精神秘钥,甜蜜文化谎言是其渗透的重要手段,时尚生活方式是其渗透的生活载体。文章指出,遏制消费主义泛滥需多管齐下,以培育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渗透意识形态消费主义(Co
sumerism)是一种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逐渐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并日益泛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态度的总称,是资产阶级在日常生活领域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形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以塑造国际流行时尚和国际明星消费方式,诱使大学生通过无度地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去实现更高阶层的心理满足感,从而自觉地接受裹胁在文化产品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和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深入分析消费主义实质,进而揭示其在高校泛滥的文化心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缘起与内涵:消费主义界定的多维视角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可见,消费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讨论的焦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似乎已是共识,即“消费主义已经在中国登陆”,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符号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体说来,有两种关于“消费主义”的定义有较大影响。一是把消费主义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系。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陈昕提出,“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是为被现代文化不断刺激起来的欲望(wa
ts)的满足”。陈昕对消费主义的界定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界定。毛世英指出:“消费主义,是指一种鼓吹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而刘晓君认为消费主义“主要是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虽然这些学者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但都不约而同地赋予消费主义强烈的道德贬义。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于消费主义制造了远远超出人们现实需要的消费欲望,无度的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