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知识与能力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过程与方法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f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