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考点要求】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变化: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组织方式: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清除地上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播种,这种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2)距今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出现;春秋末期,开始用牛耕地(5)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
f土地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即“田里不鬻”,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缴纳贡赋)。②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初税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3、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产生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