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复习提纲岳麓版必修2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形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②格局:南稻北粟(南长江流域,北黄河流域)(2)家畜饲养业:五谷六畜(二)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一)中国古代生产工具,(1)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时期)青铜(商周时期)铁(春秋战国)(2)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春秋后期出现)自然力(唐朝筒车水力)(3)耕作工具的进步:A、春秋战国铁农具,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B、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推广;C、汉代直辕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4)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筒车(唐朝)、翻车(三国)。二)我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1)水利灌溉工程: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2)地方工程:西域坎儿井(三)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2)商周时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千耦其耘”。(3)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时间:春秋时期;形成条件、根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2)特点:A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稳定性。(3)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①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苛政,易破产。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井田制(3)封建社会(战国至明清):以封建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