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党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正确领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教学重点: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中国工业化道路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毛盾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有不少失误和曲折,且未提出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和系统理论。但是,这期间所提出并初步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见解和思想,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由于当时无经验可循,只有苏联模式可以借鉴,很大程度上我们许多体制只能模仿苏联。而这种模仿对于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在随后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而这也更进一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认为苏共二十大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f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