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班级
连山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学案
姓名
学号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型:新授备课:高二备课组课时:1or2时间:2013年10月
【学习内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线索】
了解事实
探究原因
解释事实
【学习方法】
复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抓住主线
分析归纳
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向光性”的概念
植物的向光性:在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1880)





初始
(1)对比实验组①、②,得出推论1:
对比实验组②、③,得出推论2:
对比实验组④、⑤,得出推论3:
(2)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说明背光侧的细胞生长比向光侧

(3)综合以上的推论或结论,达尔文得出了什么结论?(请在书本相应的位置标记出来)
2.詹森的实验(1910)
(1)请描述本实验的现象。左:
右:
3
f连山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学案
(2)小组讨论:詹森设计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请用简图的形式将改进的方案画在
上面的框里吧。(考虑单一变量问题)
3.拜尔的实验(1914)
(1)结合学案自主阅读课本P47有关拜尔实验的文字与图33,完成表格:
材料
光暗
实验处理对胚芽鞘的处理
结果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去尖端的胚芽鞘
黑暗
把尖端放在去尖端的胚芽
鞘的
半侧
黑暗
把尖端放在去尖端的胚芽
鞘的
半侧
(2)你认为本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3)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4.温特的实验(1928)(1)小组讨论:如果想要证明这种“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这种化学物质加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然后观察现象。但是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结合之前的几个实验,能否不要胚芽鞘的尖端,纯粹的“刺激”也能起作用?如何操作?请在讨论后画下来。
(2)由于这种物质引起了胚芽鞘的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1942年,
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
。还有奈乙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5植物激素概念: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1产生部位:
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
而成。
3
f连山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学案
2运输:______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____________(如茎和根的顶端)运输到__________(如茎和根的基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单侧光照下)3分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