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ARDS的柏林定义,满足4条可诊断。
鉴别诊断七、治疗1、原发病的治疗。2、纠正缺氧。3、机械通气:PEEP,小潮气量4、液体管理。5、营养支持与监护。6、其他治疗。【教学方法】1、讲授。2、示教典型病例,启发思考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3、结合幻灯片或图表、影像学检查示教与讨论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第一节呼吸衰竭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呼吸衰竭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2、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3、慢性呼吸衰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二、熟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讲授时数】2学时【讲授内容】一、概述1、定义: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或伴或不伴PaCO2>50mmHg,可诊断呼衰。
15
f2、病因:1气道阻塞性疾病;2肺组织病变;3肺血管疾病;4心脏疾病(5)胸廓与胸膜疾病;6神经肌肉疾病。3、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类:①Ⅰ型呼衰;②Ⅱ型呼衰。2按发病急缓分类:急性呼衰、慢性呼衰。3按发病机制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呼衰。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发生机制:1肺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5)氧耗量增加。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消化系统、呼吸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的影响。(一)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循环系统表现、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纤支镜检查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病因治疗、支持治疗、重要脏器
功能监测与支持(二)慢性呼吸衰竭病因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循环系统表现诊断:治疗:1、氧疗、抗感染、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有创通气)。【教学方法】1、讲授。2、示教典型病例,启发思考呼吸衰竭时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和病理生理改变。3、看教学录像片观察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措施。
第三节呼吸支持技术
自学。
第四节系统性炎症反应用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