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村夫总结(宋体字部分)
Ta
o加工(楷体字部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国际政治学概论》
(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部分国际安全
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
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157)一.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界定“安全”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就一个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种族、阶级、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安全观念。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早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国家所受的威胁,存在现实的威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现实的威胁是指可见的危险,与安全的客观方面相联系,通常出现在局势紧张之时。国家所受到的潜在的威胁是指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作用于人心理上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是对潜在威胁的忧虑,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安全的主观涵义,通常发生在和平时期。二.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163)三.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Page165)纵向分层:国际体系、国际子体系、单元、子单元、个人;横向扇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方面。
第二节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166)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一.现实主义安全观现实主义是安全研究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不安全。由于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冲突与不安全是普遍现象,因此国家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