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学课题:婴幼儿发展(2课时)知识目标
1、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2、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及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
热情。
重难点: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
教学过程:婴幼儿发展(涵义和影响因素理解)1、涵义: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发展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儿童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大)2、发展过程: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备注:A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4、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补充知识:1、婴幼儿(03)的概念: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指01岁的儿童,幼儿指13
1
f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概念:广义的“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
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间(36、7)的儿童
教学课题:儿童发展理论(识记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
知识目标1、学习各种心理学理论2、掌握认知发展理论皮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