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二
30分钟24分一、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f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