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打探笑学【内容提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设计疑问、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比如在教《题西林壁》时,我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的教法。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苏轼:(1)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苏轼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时,有的从背景谈起,赞叹苏轼在文学上杰出贡献等,这样的自主学习,使同学们从心里了解苏轼,认识苏轼。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二、营造阅读氛围,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比如教学《秋天的雨》我在引导学生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秋天的雨是什么颜色?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反反复复。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