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意境而意象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诗人善于在具体、丰富、新颖的意象中,展开联想翩翩的画幅,把人们带到丰富多彩的意境中,从而达到形象鲜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效果。
烟意象以它形象鲜明、意境含蓄、粘着力强的特点为宋代诗人所钟爱,屡屡出现宋诗中,成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和构建深远的诗歌意境的一个手段,传达出生动的古典美学韵味和宏阔的生命意义。如:1、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杨朴《莎衣》(烟意象独立构成,含水丰富,形象鲜明)2、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王十明《咏柳》(烟雨联合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余地)3、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余靖《子规》(疏烟为偏正式)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烟作为喻体,有丰富的想象)
宋诗烟意象的审美意义:表现幽居生活的闲静、恬淡。中华民族从文化心态上说,它只是一个内向型的内陆国家和农耕社会。它不像“游牧民族、跨海民族那样为了生存,必须时刻处在行动和冒险之中,农耕民族只要顺应天时地利,及时耕作、收获,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悠闲地用来观察天文地理、草木鸟兽,与大自然结成亲密的关系”(张德民《人类学》)
其它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是悲思、哀苦的载体。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