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这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直接侵袭和影响着广大学生。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有些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教育的这一代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探求一种适应新课改培养目标、适应当今社会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探讨一种适合学校实际、适合新课改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学模式;一个充满人性化、活力化、热情化、主动学习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3、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将素养落实到行动,做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二)意义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培养目标。三、课题的研究内容1、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忠、孝、礼、义、仁、爱、廉、耻”八字文化作为我校师生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的内涵,构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四个方面的内容框架;2、学生礼仪习惯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3、学生礼仪教育的功能研究;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