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联系实际倾听民声,务实真干与民同行。r
群众工作的常态化,使曾经的坚冰积怨大量化解,老百姓对政府和干部的信任正在修复。举一个例子,当年用燃烧瓶攻击政府的少年葛启义,他最近出现了生意纠纷,首先想到的是报警,几小时就解决了问题。但4年前,他面对委屈首先想到的是燃烧瓶。像他这样遇到问题时信任法治和政府部门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人心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瓮安调查队两次抽样调查也显示,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率分别为9346和9463。r
基层组织需要“二次发育”r
本报评论部:4年前的瓮安事件,以及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等,说明一些基层政权在决策和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你觉得如何加强推进基层决策的科学性?r
沙先贵:瓮安事件一方面暴露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民众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增强背景下的各种诉求。因此,我们重点对基层组织的建设进行了加强,着力配齐配强村干部,探索统筹城乡党建工作。r
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贴近民意,我们推行了“双向组织生活”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构建起新的城乡支部共同体,加强城乡党员互动。同时,大力抓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把“三议三公开”工作法拓展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领域,这“三议三公开”,就是指村民商议、“两委”决议、“两会”审议;内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应该说,效果很不错。r
r
我们的感受是,转型时期社会深刻变革,基层组织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治理环境进行“二次发育”,在新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功能。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