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
泉州奕聪中学黄翠玉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入门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呢?下面我就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跟大家作一些探讨。
关键字:化学高效课堂
探究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一)以生活为原型,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创见性。
1从具有影响的重大化学事件切入。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案例1:《燃料与热量》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引入,可以紧密联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1月19日结束。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谈判,会议最终以通过毫无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而收场,远远低于世人的预期。为什么与会代表都非常清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自己所属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却丝毫不肯让步呢?
生:(跃跃欲试,急于交流)
生1: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影响发展。
生2:因为要发展就要消耗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今社会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就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燃料与热量》。
2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切入。争议是学生思维参与活动、认知发生冲突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争议能使学生思维得到优化,更能揭示现象的本质。
案例2: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节课,利用学生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的矛盾的感情,引发学生开展“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的大讨论,在正方、反方的论辩中,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认识“化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3从学生身边体验较深或较困惑的化学知识切入。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