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困境,实现“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
2
f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相互剥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化。
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问题。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通模式研究;(2)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方面(如创造性)的学科渗透问题,没有系统探讨心理素质各层面的学科渗透;(3)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3、本课题的研究,r